Skip to main content
Article
香港志愿组织参与内地政府购买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公益慈善学园 (2018)
  • Zhuoyi WEN, Lingnan University
Abstract
香港地处亚洲网络的中心。香港志愿组织早在19世纪中期就为无数客死异乡的华工提供回乡安葬服务,成为联系中国内地与海外的桥梁,也成为华人社会第一个全球城市(吕大乐,2010)。

踏入1990年代,香港志愿组织与内地民政部门开始合作。基于实务知识和经验的优势,专业人才培养仍然是香港慈善团体在内地工作的重心。除了以往的短期培训之外,专业交流更延伸至安排内地福利工作人员到香港各志愿组织作专业实习,累积实务经验。

200610月,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以往安排赴港实习的基础上,香港志愿组织开始到内地担任专业社工督导,提升内地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能力、服务策划设计能力及前线社工实务能力,促进内地的社会工作人才成长。

随着内地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家庭综合服务、青少年服务、老人服务成为内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试点。内地的政策创新,为在社会服务递送方面拥有专长的香港志愿团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实际上香港志愿团体是否真正参与到内地政府购买服务?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发展机遇,以及遇到何种挑战?

为回答上述的研究问题,我们受香港特区政府公共政策研究计划资助,探索香港志愿组织参与内地政府购买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关于国际志愿组织跨境服务的研究指出,服务需要及资源供给是影响跨境服务的主要原因。

此外,机构也会同时受到输出地及输入地政策法规的约束,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我们的实证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

首先,只有极少数香港志愿组织,以在内地成立实体机构的形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更多的活动内容仍然是培训、督导,或者社会工作者以个人形式提供服务。香港机构不开展跨境服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组织使命是服务香港市民,二是资源有限,包括政府津贴及公开募捐都以本地服务为主。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机构看到中国社会服务发展的庞大需要,决心发展内地服务,因而按照机构章程修改组织使命,从而在机构层面取得在内地服务的认受性。一些之前通过机构合作提供服务的香港机构,也希望在服务提供过程中有更清晰的品牌形象,所以考虑在内地注册实体机构,进而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其次,香港志愿组织需要在内地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持续争取认受性。以前,香港志愿组织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常常由内地政府或机构邀请合作,相互信任。

但在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之下,香港志愿组织的内地分支需要依靠良好的机构声誉、优质的服务表现及良好的机构管理赢得信任和认受性,否则可能面临比其他本地机构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不断碰上“大门已开,小门仍关”的情况。《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15年,有关社会服务的《香港服务提供商证明书》累积签发数仍然是0,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香港志愿组织对服务质量充满自信,但需要不断适应内地社会发展的趋势。研究中,虽然有部分受访者指出香港背景的志愿组织有水土不服的现状,但大部分受访的实务人员及政府官员都相信香港志愿组织在内地仍然具有品牌效应。

但是,随着内地一线城市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日渐成熟,越来越多地方提出本土化的政策目标,希望培育出土生土长的专业力量和社会组织。这意味着香港背景的志愿组织优势的减少,同时也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向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在这些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方兴未艾的地方拓展。

总而言之,香港志愿团体参与内地政府购买服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增进香港志愿组织与内地政府部门的互信显得尤其关键。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下,探索简化组织注册、募捐资格、服务标准、资格互认等手续,将有助内地及香港的社会发展,两地居民亦能从中受惠,创造多赢局面(温卓毅,2018)。
Publication Date
Summer August 3, 2018
Citation Information
Zhuoyi WEN. "香港志愿组织参与内地政府购买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公益慈善学园 (2018)
Available at: http://works.bepress.com/zhuoyiwen/49/